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林月

狗肉節的啟示

Updated: Jun 22

感謝佛門網邀請,讓動物在佛門有多一把聲音。關於筆者的簡介,歡迎瀏覽《不吃動物的人》網站


玉林荔枝狗肉節


每年夏至(6月21日前後),中國廣西玉林市都會舉辦一個舉足輕重的動物節日——玉林荔枝狗肉節。顧名思義,正是一個標榜吃狗肉(和荔枝)的民間傳統節日。據聞每年這個為期約十天的狗肉節,都會屠宰成千上萬狗隻,以供食用。


圖:路透社

吃狗肉,對於很多朋友來說,相信是匪夷所思野蠻殘忍下刪一千字的一件事。狗肉節的實況,在此不贅,僅以「國際人道對待動物協會」(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)寵物部主任凱利歐米拉(Kelly O’Meara)的一段話概括之:


「從我們在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研究中發現,整個交易的所有部分都極其殘酷,沒有任何文化有藉口讓這樣的情況存在。當這些狗被捕捉後,他們被放入極小的鐵籠裏,一個疊一個,在長途運送過程中很多狗被窒息而死,牠們沒水、沒食物、沒休息,並暴露在極為寒冷和極為炎熱的天氣中,那些倖存者最後面臨的是被殘酷地屠殺,我們認為這種情況不能在任何國家繼續發生,這真的是極度殘忍。」

的確殘忍。十分滿分的話,該有十分?


狗肉節的「動物實驗」


可是,如果將狗肉節的狗,換成其他動物,又是否依然十分殘忍呢?我們來做個「動物實驗」。


如果換成了「貓」,變成「貓肉節」,殘忍指標同樣是十分滿分的話,不知會有幾多分?

如果換成了「兔」?

倉鼠、鸚鵡、烏龜?還有十分嗎?


牛呢?不好意思,麻煩你七分熟。


圖:不吃動物的人

動物權利:物種主義(Speciesism)


以上「動物實驗」帶出了「動物權利」(Animal Rights)論述之中的一個核心概念——物種主義(Speciesism)。


圖:路透社

「物種主義」也稱「物種歧視」,譯自英文「Speciesism」,來自「Species」(物種)和「-ism」(主義),經常與種族歧視(Racism)及性別歧視(Sexism)相提並論。創立「物種主義」(Speciesism)這個詞語的,是英國心理學家理查賴德(Richard D. Ryder),並由被譽為「現代動物權利之父」的彼得辛格(Peter Singer)發揚光大。「物種主義」由上世紀 70 年代創立至今,半世紀以來深深影響了全世界對於動物保護的想法和態度,繼而牽起持續之今、席捲全球的素食浪潮。


物種主義的中心思想,簡而言之,就是將看待事情的標準,建基於「物種」這一個特徵之上。如果吃狗肉不對,吃貓肉不妥,那麼吃牛肉為甚麼卻沒有問題?狗、貓、牛,同是動物,都會痛,也怕死,為甚麼看待牠們的態度,卻差天共地?


不都是動物嗎?


狗肉節的支持者,通常都會反問反對狗肉節的人:「既然你說我們不該吃狗肉,那麼為甚麼你卻吃牛肉、豬肉、雞肉、魚肉?不都是動物嗎?」在純粹理論層面,狗肉節支持者其實思想一致,大意就是「所有動物都可以吃,管牠貓狗豬牛羊。吃狗吃牛,別無差異。」


至於認為吃狗肉不對的人,如果本身有吃其他動物,在純粹理論層面,正正演繹出物種主義的精髓:「不可吃狗,但可吃牛。」狗牛之別,就在「物種」,一隻是狗,一碟是牛。


圖:路透社

值得留意的是,雖然狗肉節支持者對於「食用動物」的想法一致,背後其實也隱含物種主義:「不可吃人,但可吃貓狗豬牛羊。」他們只是在後半句的「動物部分」(貓狗豬牛羊)一視同仁,同時卻忘記了人類其實也是一種動物;除非他們也會吃人。假設他們真的也會吃人,也許便算不上是「物種主義者」(Speciesist):所有物種,也可以吃。可是,「一視同仁不必要地虐殺無辜動物」是否正當,則另當別論。


沒有對錯,只有因果


如是因,如是果。有些人會吃狗,自有其自身及社會的千絲萬縷歷史文化背景因素,以及隨之而來的果報;有些人會吃其他動物,亦復如是。


將心比心,易地而處,慈悲之心自會流露,物種主義乃至種種人我對立,自然不攻自破,圓融為一。


(2024年6月21日刊於《佛門網》

91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