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註冊中醫師毛淑敏

全方位便秘自救法

Updated: Sep 18


圖:《醫聯網》

大家不妨先想一想:我們一天有多少次大便呢?有些人一天可能會有三次大便(不計算腹瀉情況),而有些人則需要七天才排一次便。這些情況雖然極端,但臨床上確實存在。


假設一天有一次大便,即一年有 365 次。如果一天有兩次大便,那一年就有 730 次;但如果兩天才有一次大便,那麼一年下來,大便的次數差距可以超過百次。正常來說,一天有兩次大便也是正常的,就如動物一樣,吃一餐清一餐,只是都市人太忙,忽略了自我的感覺,久而久之形成了「習慣性便秘」,從而影響大腸的健康。


因此,今天除了論述正常大便的判斷標準外,亦會從中醫角度心理角度,解構便秘成因;更會從穴位、食療,以及情緒和生活習慣等幾個方面來幫助紓緩便秘的問題。同時,亦會解構素食者為何會較少有便秘的情況。


何謂大便正常?


1)次數

一般來說,一天一次大便是正常的。如果在假期又休息得好,那天可能會有兩次大便,而一日有三次大便通常是在完全放鬆的情況下發生的。這與動物吃完東西後立即排便的情況類似。總的來說,一天一至兩次大便是正常的。


2)放屁的情況

不計額外進食高纖維食物(如馬鈴薯、麵包),正常情況下應該沒有過多的放屁現象。如果出現過多的放屁,可能意味著腸道內有一些宿便未被清理乾淨。臨床上,許多病人在狀態改善後,大便次數會增加,而放屁的頻率則會明顯減少,大家也可以此作為一個參考。


3)大便的形狀與質地

理想的情況下,大便應該是成形的,像香蕉一樣,不會太乾也不會太濕。如果用紙巾擦拭時,紙巾上沒有殘留大量大便,便表示腸道健康。健康的腸道應該使紙巾保持相對乾淨,好比動物排便後肛門依然乾淨一樣。


4)排便後的感覺

排便後,通常會感到情緒穩定、心情愉快,甚至會更有食慾。同樣地,當我們身體放鬆,身體狀態和排便頻率也會改善。這反映了排便和自身情緒有一種雙向的調節作用。


便秘成因


1)中醫角度

中醫認為,便秘通常與腸胃濕熱有關;而這與進食過多辛辣、油膩食物有關。這種情況如果持續,可能會導致「傷陰」。此外,若本身屬於陰虛體質,體內津液不足,則大腸蠕動減弱,也會引起便秘。對於老年人或剛做完手術的人來說,則通常是氣血不足,往往即使有便意,也感覺沒有足夠氣力排便。


2)情緒與心理角度

人的情緒影響「氣機」運行,都市人大多易思易怒,思則氣結、怒則氣上,絕對會影響排便的情況。曾有客人跟我說,每次吃了健脾潤腸通便的中藥後,大便一日至少有兩次,心情也變得非常好。這說明情緒和排便狀態是息息相關的。


便秘也與我們的心理有關。如果你是一個有很多堅持、固守舊有觀念的人,這種心理狀態也可能會影響排便,臨床上也十分常見。嘗試放下舊有思維,接受新的想法,可能會有助於改變便秘的情況。


如何紓緩便秘?


1)排便的最佳時間

根據中醫理論,最有效的排便時間是清晨 5 點到 7 點,這是「大腸經」運行的時間。然而,很多人會因為睡眠而錯過這個時間。如果能在這段時間排便,那是最理想的。除此之外,早上 11 點前也是一個適合排便的時間,因為這段時間涵蓋了「脾經」和「胃經」。


另一個適合排便的時間段是晚上 9 點到 11 點,這是「三焦經」運行的時間,適合排毒和排水。所以,早晚這兩個時間段都比較適合養成排便習慣。


如果本身有便秘的問題,最重要的是養成習慣。這裡的習慣指的是嘗試每天坐下來大便,尤其是在晚上。即使平時工作繁忙,早上趕時間,也可以選擇在晚上大便,讓自己靜下來。靜下來非常重要,因為你可能會發現大便後肚子不再那麼脹,心情也會變得開心。


另外,當有便意時,不要忍著,哪怕是在商場或酒樓也應該去。很多人因為壓力大,只有在假期才排便,而有些人則因為週末節目太多,錯過了排便的時間。所以,不要強忍便意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


2)飲食調節

在飲食上,建議盡量避免麵包和餅乾。這些食物雖然方便,但可能會影響排便。嘗試戒掉這些食物,看看能否改善便秘。如果發現飲食改變沒有改善便秘,那麼可以繼續保持原來的飲食習慣。


3)按摩與經絡

在排便時,如果感覺排不乾淨,可以嘗試按壓面部的肝膽區域(鼻樑位置),這有助於促進排便。此外,可以在大便後按壓「升結腸」、「橫結腸」和「降結腸」的四個角落,這些地方是腸道的轉折點,按壓可以幫助清除殘留的便便。


4)穴位按壓

接下來,我會介紹三個穴位,平時可以按壓這些穴位來幫助排便。如果真的很忙,也可以在廁所裡臨急抱佛腳時,試試按壓這些穴位。


合谷穴

圖:《健康 2.0》

第一個穴位是合谷穴,屬於大腸經。位置在虎口處,可以用拇指輕輕按下去,感覺到酸、麻、脹、痛的「得氣」感覺便可。最有效的按壓方法是將這個位置推向食指方向,感覺會更明顯。


合谷穴的作用是和胃通腸,並且還可以驅風,對感冒也有幫助。此外,它有清泄肺氣的作用,因為肺和大腸相表裡,一個臟一個腑,互相牽連。


支溝穴

圖:《搜狐》

第二個穴位是支溝穴,屬於三焦經。位置在腕橫紋上三寸處(約四指寬)。支溝穴有清熱通下的作用,可以幫助通便和緩解胸脅部位的不適。


大橫穴

圖:《搜狐》

第三個穴位是大橫穴,屬於脾經。位置在肚臍旁四寸處(約五指寬)。這個穴位有溫中理腸的作用,偏向於治療「虛症便秘」。按壓這個穴位可以幫助大便通暢,而排便後仍有不清的感覺者,也可以一試。


5)食療方法

最後,我們來講一下食療。便秘可以分為「虛秘」和「實秘」,兩種情況的治療方法不同。


虛症便秘

虛症便秘通常表現為大便到達肛門處但感覺沒有氣力排出來,伴隨氣虛、血虛或陽虛的症狀,如手腳冰冷、臉色蒼白、記憶力差等。對於這類便秘,我們可以用北芪水來調理。


北芪水製作方法
  • 材料:北芪(黃芪) 10 克,芝麻粉適量,楓糖漿或龍舌蘭蜜適量

  • 做法:

1. 北芪洗淨,用開水泡 10 分鐘;

2. 取出北芪水,加入芝麻粉攪拌均勻;

3. 等水涼至適合溫度後,可加入楓糖漿或龍舌蘭蜜飲用。


這個方法補氣升陽,生津養血,對虛症便秘非常有效。


實症便秘

實症便秘多見於年輕人,他們通常伴隨口氣、煩躁、暗瘡等症狀,且大便乾結。這類便秘可以試試決明子茶。


決明子茶製作方法
  • 材料:決明子 15 克,楓糖漿或龍舌蘭蜜適量

  • 做法:

1. 決明子浸泡片刻後,煮 10 分鐘;

2. 煮好的決明子水放涼後,可加入楓糖漿或龍舌蘭蜜飲用。


決明子有潤腸通便、清肝明目的功效,但不建議過量飲用,一週一到兩次即可。


6)粥療法

無論有無便秘,我都建議大家每週至少吃一到兩次粥,可以選擇粟米陳皮粥。粥比較清淡易消化,令腸道休息一下,而粥更可調脾胃和補氣,但糖尿病人士慎食。



素食者為何較少有便秘的情況?


確實,臨床上素食者確實少見便秘患者。當然也有例外,如前文所說,這些例外通常與情志失調有關。那麼,為何素食者少見便秘呢?我們可從《黃帝內經》看到,在治療熱病時,也提到:「病熱少愈,食肉則復,多食則遺,此其禁也。」意思是肉類影響脾胃消化,而且都市人嗜肥甘厚味,多吃肉類肥膩食物容易在生病時令餘邪留戀,引致病情反覆。


根據臨床所見,都市人工作壓力大,情緒抑壓時,更會以肉類為主食。較難消化的肉類同時與情緒抑壓共同存在,絕對影響脾胃消化功能,從而引致便秘。所以,若果大家有便秘的情況,也不妨試試素食又或是少肉多菜為主,這樣更符合《黃帝內經》所說的「五穀為養,五果為助,五畜為益,五菜為充,氣味合而服之,以補精益氣。」


總結


便秘可以透過飲食、穴位和情緒管理等,調節五臟六腑及氣血來改善。採用這些方法有助於提升排便健康和整體幸福感。


註冊中醫師毛淑敏

179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